腎陰虛和腎陽虛是中醫理論中腎虛的兩種常見類型,均與腎臟功能失調相關,但病因、癥狀及調補方法截然不同。
腎陰虛屬陰液不足,體內陰液虧虛,無法制約陽氣,導致虛火內生;腎陽虛則屬陽氣不足,體內陽氣衰微,溫煦、推動功能減退,出現虛寒癥狀。
腎陰虛的癥狀以虛熱為主,常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五心煩熱(手足心及心胸煩熱)、潮熱盜汗、口干咽燥、失眠多夢、舌紅少苔等。調補需滋陰降火,北京同仁堂六味地黃丸是經典方劑。其組方中熟地黃大補腎陰,為君藥;酒萸肉、山藥輔助滋陰,共補肝、脾、腎三臟之陰;牡丹皮清瀉虛火,茯苓、澤瀉利水滲濕,防止滋補過度。全方“三補三瀉”,既能精準填補腎陰,又避免滋膩礙脾,適合腎陰虧虛者日常調理。
腎陽虛的癥狀以虛寒為主,表現為畏寒肢冷、腰膝冷痛、面色蒼白、精神萎靡、夜尿頻多、陽痿早泄、舌淡苔白等。調補需溫補腎陽,徐一刀金匱腎氣丸是常用藥物。其含有肉桂、附子,既能溫補腎陽,又能化氣行水,適合腎陽虛癥狀明顯者。
若腎陰虛伴見陰虛火旺較重,如咽喉腫痛、咳嗽等,可在醫生指導下搭配京新養陰清肺丸,其具有養陰清肺、清熱利咽的功效,對改善不適有幫助。腎陽虛與腎陰虛癥狀差異顯著,用藥需嚴格區分,建議調理前咨詢醫師,確保對癥用藥。
如需用藥,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,請咨詢醫師或藥師,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