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5/09/23來源:北京京城皮膚醫院
夏秋交替時節,不少北京市民發現皮膚突然出現紅色風團、劇烈瘙癢,甚至伴隨胸悶、腹痛等不適——這很可能是過敏性蕁麻疹發作了。作為常見皮膚病,蕁麻疹雖不致命,但反復發作的瘙癢和皮疹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那么,面對這種"來無影去無蹤"的過敏反應,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?
一、識別過敏性蕁麻疹的典型癥狀
過敏性蕁麻疹(也稱變態反應性蕁麻疹)最典型的表現是:
皮膚癥狀:大小不一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(類似蚊蟲叮咬的腫塊),邊界清晰,通常24小時內自行消退但反復發作;
瘙癢感:風團區域伴隨明顯瘙癢,夜間可能加重;
全身反應(約20%患者出現):嚴重時可能出現呼吸急促、喉頭水腫(聲音嘶啞)、惡心嘔吐,甚至血壓下降(需立即就醫)。
注意:若風團持續超過6周未緩解,可能發展為慢性蕁麻疹,需更系統的治療管理。
二、為什么北京人容易中招?常見誘因解析
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,秋季花粉濃度高(如蒿草、豚草)、空氣干燥且粉塵多,加上部分人群對食物、藥物或環境變化敏感,容易觸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。常見誘因包括:
吸入性過敏原:秋季花粉(如蒿屬植物)、塵螨、霉菌孢子;
食物因素:海鮮(蝦蟹貝類)、堅果(花生核桃)、雞蛋、芒果等;
物理刺激:冷熱交替(如從空調房到戶外)、摩擦壓迫(緊身衣物)、日光照射;
其他:感染(如感冒病毒)、情緒壓力、某些藥物(如抗生素)。
北京特色提醒:秋季郊游后突發蕁麻疹,需警惕野外植物接觸或花粉吸入;家有寵物的家庭,動物毛發也可能是隱藏誘因。
三、科學應對三步走:止癢+控制發作+預防復發
第一步:急性發作時如何快速緩解?
局部處理:用涼毛巾冷敷瘙癢部位(每次5-10分鐘),避免熱水燙洗(會加重血管擴張);
外用藥物:選擇爐甘石洗劑(搖勻后涂抹)或醫生推薦的弱效激素藥膏(短期使用);
口服抗組胺藥:這是核心治療手段!常見藥物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(按說明書服用,避免飲酒)。
?? 緊急情況:若出現呼吸困難、喉嚨發緊、頭暈,立即前往最近醫療機構(可能是過敏性休克前兆)。
第二步:找到并避開你的"過敏元兇"
記錄過敏日記:記下發作時間、飲食、接觸物品(如新換的洗衣液、外出地點),幫助鎖定可疑因素;
針對性規避:
花粉高發期減少外出(尤其早晨5-10點),回家后及時洗臉、換衣服;
懷疑食物過敏時,可嘗試逐一排除法(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);
保持室內清潔,定期清洗床單被罩(減少塵螨)。
第三步:長期管理減少復發
規律用藥: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能需要連續服用抗組胺藥數月(即使無癥狀也別擅自停藥);
增強免疫力:均衡飲食(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)、適度運動(避免過度疲勞);
調節生活方式:保證睡眠、減少壓力(焦慮可能誘發或加重癥狀)。
四、這些誤區要避開!
? 錯誤1:"撓撓就好了"→ 抓撓會導致風團擴散,形成"越抓越癢"的惡性循環;
? 錯誤2:"忍一忍就過去"→ 若不及時干預,可能演變為慢性病程;
? 錯誤3:"吃中藥根治"→ 目前無證據表明單一療法能永久治愈,規范治療才是關鍵。
結語
過敏性蕁麻疹雖煩人,但通過科學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,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癥狀。如果反復發作或伴隨全身不適,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皮膚科就診(可描述具體癥狀,如"風團伴瘙癢3天"),醫生會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。
免責聲明: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布或內容轉載,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,其作者觀點、內容描述及原創度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時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涉及用藥、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!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有作品內容、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,請發郵件至及時聯系我們處理!